最近,各大高校的专业调整名单成了家长和考生的 “必看指南”。
上海交大一口气撤销了法学、传播学等 6 个专业,湖南大学停招了政治学与行政学,而宁波大学新增了智能科学与技术、机器人工程……
短短一个月,全国已有上百所高校公示了专业调整方案,其中 985、211 院校的动作尤其引人关注。
这些被撤销的专业为啥留不住?新增的专业又藏着哪些风口?
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,从这些名单里,能读出多少关于未来的信号。
一、被撤销的专业,都栽在了哪里?
展开剩余91%打开各高校的撤销名单,有些专业的名字出现频率高得扎眼。
法学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、广告学、公共事业管理这几个 “老面孔”,几乎在一半以上的调整名单里都能看到。
上海交大撤销法学专业的消息,让很多人意外。要知道,法学曾是 “香饽饽”,十年前全国有 600 多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,分数线比很多理工科还高。
但现在,法学专业的就业率连年垫底,某 985 高校的法学本科毕业生,能进律所或法院的不到 30%,剩下的要么转行做销售,要么在家备考公务员。
“僧多粥少” 是根本原因 —— 全国有 60 万法学专业在校生,而每年法律相关岗位缺口只有 5 万,供远大于求。
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处境更尴尬。
这个曾经被称为 “万金油” 的专业,课程杂而不精,既学计算机编程,又学管理学,结果毕业生编程比不过计算机专业,管理比不过工商管理专业。
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撤销这个专业时坦言:“连续五年就业率低于学校平均水平,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比例超过 20%。”
广告学的没落,则和行业变革有关。以前学广告学,出来能进 4A 公司做策划,现在新媒体时代,企业更需要会拍短视频、玩直播的 “实战派”,而传统广告学专业还在教平面设计、文案写作,毕业生根本跟不上节奏。
江西财经大学撤销广告学专业后,把师资调到了 “数字媒体艺术” 专业,就业率反而提升了 40%。
这些被撤销的专业,有个共同点:跟不上产业变革的节奏,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求脱节。
就像诺基亚没跟上智能手机的浪潮,这些专业也没跟上时代的脚步。
2016年诺基亚CEO泪洒发布会:我们什么都没做错,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。
二、新增的专业,都踩中了哪些风口?
和被撤销的专业比起来,新增的专业个个 “新潮”,很多名字听着都新鲜:低空技术与工程、足球运动、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、海洋智能与无人技术……
这些专业可不是高校拍脑袋想出来的,背后全是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的影子。
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,堪称 “最应景” 的新专业。
随着无人机物流、低空旅游的兴起,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 2025 年突破万亿,但相关技术人才缺口超过 50 万。
江西财经大学今年新增这个专业,首批招生就爆满,因为学生没毕业就被顺丰、京东这些企业预定了,起薪 1 万 +。
足球运动专业的出现,和国家 “体育强国” 战略分不开。
以前学体育,出来只能当老师,现在足球运动专业课程里有运动康复、赛事运营、俱乐部管理,毕业生既能当教练,又能去体育公司做运营。
西华师范大学新增这个专业时,和当地足协合作建了实训基地,学生大二就能参与中超联赛的后勤工作。
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,则瞄准了生态保护的风口。我国现在有 56 个国家公园,需要大量懂生态监测、景区管理的专业人才。
西华师范大学的这个新专业,课程里有野生动植物保护、生态旅游规划,毕业生能进国家公园当管理员,虽然听起来冷门,但工作稳定,薪资比普通公务员还高。
这些新增专业,有个明显的特点:紧扣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。
要么是像低空技术与工程这样的 “卡脖子” 领域,要么是像养老服务管理这样的民生急需领域,还有像机器人工程、智能车辆工程这样的高科技领域,都是未来十年人才需求旺盛的方向。
三、从专业调整看趋势:这三个领域正在崛起
高校的专业调整,就像社会需求的 “晴雨表”。从近三年的新增和撤销专业名单里,能清晰地看到三个趋势:
(一)“硬科技” 专业全面崛起
机器人工程、智能科学与技术、量子信息科学这些专业,几乎所有理工类高校都在新增。
上海交大新增的海洋智能与无人技术专业,课程里有水下机器人设计、海洋大数据分析,毕业生能去中科院深海所、中船集团,从事深海探测相关工作,这些都是国家重点布局的领域。
相比之下,传统文科专业持续萎缩。除了法学、广告学,汉语言文学、历史学这些专业,在很多高校都被列为 “限招专业”。
某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,今年招生计划比去年缩减了 30%,因为 “毕业生除了当中小学老师,几乎没有其他出路,而教师岗位早就饱和了”。
(二)“民生刚需” 专业迎来春天
养老服务管理、健康服务与管理这些和民生相关的专业,虽然以前不受待见,现在却成了香饽饽。
江西财经大学新增养老服务管理专业,和当地养老院合作,学生大三就能去实习,学习老年护理、养老机构运营,毕业生能进政府养老部门或高端养老院,月薪 8000+,比很多文科专业都高。
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、智慧水利这些专业,也属于 “民生刚需”。
随着我国对生态保护的重视,这些领域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,而且大多是体制内岗位,稳定且有发展前景。
(三)“交叉学科” 专业成新宠
以前的专业划分很细,学计算机的只懂计算机,学医学的只懂医学。
现在新增的专业,很多是交叉学科:智能测控工程(机械 + 电子 + 计算机)、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(化学 + 生物 + 工程)、智慧城市与空间规划(地理 + 计算机 + 管理学)。
南阳理工学院新增的工业软件专业,就是 “软件工程 + 机械工程” 的交叉学科,培养能开发工业设计软件的人才。
这个专业的毕业生,能去华为、大疆这些企业,起薪比纯软件工程专业还高 20%,因为既懂软件又懂工业制造的人才太稀缺了。
四、如果你的专业在撤销名单上,该怎么办?
如果不幸学了被撤销或停招的专业,也别慌,做好这几点照样有出路:
(一)趁早 “跨界” 学习
法学专业的学生,可以辅修 “知识产权” 方向,现在企业对知识产权律师需求很大。
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,多学 Python、大数据分析,往 “数据分析师” 方向转,就业机会多很多。
(二)瞄准 “细分领域”
广告学专业的学生,别再盯着传统广告公司,转而学短视频策划、直播运营,这些技能在新媒体时代很吃香。
某传媒学院的广告学毕业生,自学了抖音运营,现在在 MCN 机构做操盘手,月薪 2 万 +。
五、给考生和家长的报考建议
选专业时,别只看名字好听,记住这三个原则:
1.避开 “大而全” 的传统专业
像公共事业管理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些 “万金油” 专业,尽量别碰,除非你有明确的深造计划。
2.盯紧 “国家战略” 相关专业
机器人工程、低空技术与工程、量子信息科学这些专业,背后有国家政策支持,就业有保障。
3.关注 “地方特色” 专业
比如在浙江,选 “智慧渔业” 专业,对接当地的水产养殖产业;在云南,选 “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” 专业,贴合当地的生态保护需求,这些专业在本地就业优势大。
高校专业的大调整,本质上是教育资源在跟着市场需求重新分配。
被撤销的专业不是 “不好”,而是跟不上时代了;新增的专业也不是 “万能”,但代表了未来的方向。
对个人来说,选专业就像选赛道,选对了赛道,跑得再慢也能往前挪;选错了赛道,再努力也可能原地踏步。
你的专业在新增还是撤销名单里?你觉得未来还有哪些专业会火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!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启远网配资-在线杠杆配资-网上配资炒股-国内前十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